Menu

14. 剪辑新闻报道

记者进剪辑室时就要准备好用一句话来概括他的新闻报道,并与剪辑师一起看片检验:“报道讲的是什么,我们讲了什么。”
剪辑师专攻视听语言:他知道怎么用声音和画面来传达新闻报道要表达的意思。他也是第一个观众,因为一开始他并不了解报道内容,他也是看到毛片之后了解的。
记者和剪辑师之间的讨论是必不可少的。

从画面到片段

第一步要从毛片中选择起点和终点,这有助于从拍摄的画面中选出最终可用的画面。一个单独的画面一般不能表达什么:为了让它具有意义,需要把它放入一个片段中,即一系列的画面,至少是三个画面,经常是属于同一片段群的。

只含有一个画面的片段是以上规则的一个特例:因为它是一个特殊的片段。

剪辑时,衔接、剪切片段和其它一些技巧都能使一个画面流畅地过渡到下一个画面,来重建一个空间、一段时间及一个行为的完整性。另外也有一些方法和技巧是用来突出变化的(地点、时间、行动上的变化)或者是要明确地提示观众一个中止(如某段采访结束)。

衔接

术语“衔接”就是一个画面到下一个画面的过渡。为了保证画面的衔接性,对画面和声音的剪辑有以下规则:

  • 轴线一致性(在变换取景时,我们不会改动摄像机的轴线)
  • 动作一致性(要优先保证一个动作过渡到另一个动作的流畅性)
  • 避免“画面重叠”(假画面=相同的取景,一样的轴线)

“过渡画面”

这指两个画面之间穿插的一个过渡性画面,用来保证画面的衔接或者用来修补剪辑过的采访片段。剪辑师拒绝用“过渡画面”这个词来形容:因为一个好的剪辑不会有所谓的过渡性或无意义画面。

方法或技巧

新闻报道也可以运用一些画面的处理技巧。

  • 减慢或加速画面
  • 模糊或清晰画面
  • 过渡性融合,黑化或白化画面
  • 反转显影……

所有这些技巧都是剪辑师要运用自如的工具。但是,脱离剪辑来看,任何一个效果都是没有意义的:一个减速的画面不一定就代表“诗意”,“黑化”也不总是代表“回到过去”。所有的技巧都是在一个报道中才有意义。滥用或者教条式地使用这些技巧,只会画蛇添足。

把所有的片段排列在一起后,时间栏上可以看到所有片段之间的连接效果和流畅性,还有整个报道的节奏,特别是画面和声音之间的一致性。

 

旁白

 

采访片段

 

关键声音(现场氛围)

 

配合画面的

旁白

 

出现在镜头中的记者

 

相关画面

 

采访画面

 

现场氛围的

画面

 

XXXXXXXXXX

关键画面

 

现场环境的画面

“库里肖夫”效应:一个相同的画面放在不同的背景下可以表现出不同的含义: 

  • 一个没有明显表情的男演员可以看起来是精神抖索的,如果之前的画面是一些风情的女人和满是食物的桌子。
  • 相反的,同一个镜头,这个男演员也可以看起来是悲伤的,如果之前的画面是一具棺材和废墟。

“库里肖夫”效应告诉我们一个画面的含义有赖于其它的画面。这是剪辑最基本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