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12. 社会新闻

应留出多少篇幅给有人情味的故事,这是比较有争议的共同话题。这些故事通常和大众媒体及其杰出同行的价值观背道而驰。但答案很明显。有人情味的故事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和政治、商业、社会或文化等消息一样是自然存在的。这些故事的本质就是现实生活,它们仍能造成即时反响,“吐真者”不能忽视这点。真正的难题是知道如何讲述这些故事。

有人情味的故事揭示社会的心跳。

鲜血、眼泪、磨难是有人情味的故事的本质,它们总能造成情感冲击。甚至要比报道其他故事更加客观地报道这些故事。

有丝毫偏差的细节可能对当事人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

  • 鉴别可靠来源:警方和消防队工作人员、急救人员、护理人员和其他医院工作人员。
  • 计划好每天面见最容易接触到的工作人员。
  • 借助其他来源再次检查你获得的信息。
  • 如有目击者,询问他们的意见。
  • 坚持确切事实。
  • 避免偏见。
  • 客观报道官方声明。即便是书面报道,你也不要写:“一辆车闯红灯撞到一位行人。”相反,你在撰写时要使用投机语言和谨慎文体:“有行人被车撞死,据目击者和警方称,这辆车闯红灯……

每个人都与有人情味的故事相关。

有人情味的故事是从任何意义上来说都贴近时间、空间和情感共鸣的突发事件。每个人都可能与这些故事相关,因为这些故事可能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发生在任何人身上。报道这些故事时必须考虑这些故事的情感冲击

必须尊重人类尊严和隐私。

尊重人们的隐私权和尊严是记者必遵准则的固有内容。因此,在报道涉及普通民众的有人情味的故事时,记者必须保持客观,如果有人情味的故事关乎公众人物,那么记者应平衡大众知情权和个人隐私权。

7 要求

  1. 保护有人情味的故事中所有的私人匿名。你可简单地在故事中提及某人姓名或不经意间公开一些次要细节,使故事具有戏剧性。只是在警方或法院的调查被公开提及也可能造成严重的长期伤害。
  2. 不要公开任何车祸涉事车辆的车牌号。
  3. 不要公开人们私生活的任何细节,特别是与自杀相关时。
  4. 不得分享性犯罪的任何细节,这是多余的窥探。
  5. 千万不要提供可能暗指特定某人的信息来回答“何人?何时?和“如何”等问题。 
  6. 言外之意会曲解事实,避免使用言为之意。你不要写:“黑人卡车司机……”或“白人卡车司机……”。相反,你只要写:“卡车司机……”,因为司机的外貌或背景与开车能力无关。
  7. 证明某人有罪前假设无罪。无论在公众眼中是否有罪,任何涉事人都有权保护自己的正直和品格,即使他们被既定当局视为嫌疑人。

情绪越高涨,文章必须越中立

有人情味的故事无论是涉及自然灾害还是罪行,这些故事已经引起强烈情绪,你的文章不可再火上浇油。你应含蓄地报道这些故事,避免使用(“致命的”“悲惨的”、“令人震惊的”或“可怕的”等)修饰词。

敏感话题的正确用语

公正的记者要求在处理手头情况时正确用语。虽然所有“凶杀”都是“谋杀”,但并非所有“谋杀”都是“凶杀”。提前预谋的凶杀才叫谋杀。

过失杀人是指非自愿不自觉的杀人行为。“目击者”不是“被告”。“嫌疑人”不一定“有罪”。“指定罪魁祸首”不同于被“定罪”的人。任何记者要是撰写有人情味的故事,必须熟悉法律术语,以便在处理相关话题时正确用词,错误用词虽然看起来无害,但可能导致不可逆转的恶果。

社会趋势

有人情味的故事涉及日常生活中爱、憎恶、友谊、背叛、信任和不信任等深层价值观。这些是世界的一面镜子,反映了普遍观点。出于对社会的影响,有些这类故事比其他故事更突出。它们成为了“社会趋势”。一位贫困家庭的母亲偷窃超市食物喂养孩子不仅是入店行窃这么简单—这是观察人类现状的一扇窗户。如果一个失业青年在非洲公开自杀,以此抗议,那么这可能是未来革命的预兆……有人情味的故事成为社会趋势后,这些故事就成为值得记者报道或调查的话题。

尽管如此,还是要小心!大新闻不应使用耸人听闻的语言。消息越热门,记者保持含蓄就越重要。